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文山州,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0%。而今,行走在壯鄉苗嶺的大地上,看到的是一棟棟新建的房屋、一條條新修的道路,目睹的是產業發展綠了山頭、美了鄉村、富了農民。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最高人民檢察院27年的真情幫扶。
1995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號召,最高人民檢察院最先與西疇縣結成扶貧幫扶對子。2015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又承接了定點幫扶富寧縣的艱巨任務。從北京到文山,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離。27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始終把定點幫扶的政治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帶著濃濃的深情厚誼,以西疇縣、富寧縣為“基點”,幫扶措施輻射整個文山州,與文山人民一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高位推動,真抓實干幫扶
2020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駐富寧縣格當村第一書記鄭文文化身主播,當起了格當村的代言人。在當天央視“好物合作社”的直播中,賣出了不少格當村的老樹茶和毛絨玩具。

最高檢幫扶建設的富寧縣格當村
格當村耕地面積1071畝,人均耕地僅0.64畝,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區。經過多地奔走,多方論證,鄭文文根據格當村土壤、氣候及野生中草藥豐富的特點,選定了苦參和莪術兩個中藥材品種。為確保在產業扶貧上出真招、出實招、出好招,鄭文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爭取和整合各方幫扶力量,設置產業幫扶專項資金,給予中藥材種植戶每畝1000元的資金支持。積極對接四川省司法廳幫扶,爭取到四川瀘州老窖集團50萬元產業扶貧集體資金,整合格當村電子產品生產車間與手套車間,完成毛絨玩具車間整合并投入生產。
27年來,像鄭文文一樣傾情幫扶文山州的干部還有很多。開展幫扶工作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文山州心手相牽,38名優秀干部先后到文山掛職和駐村開展工作,他們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任接著一任抓,真心誠意開展幫扶工作。梁映敏同志在文山掛職期間,把文山當作第二故鄉,一直在為文山謀發展做貢獻。牽線引進上海遠東宏信集團為文山市、廣南縣、丘北縣、馬關縣等醫療機構融資8800萬元,促成北京宏福集團與文山州政府簽訂框架協議,擬在文山州建設亞洲最大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陳鷙成同志今年5月到文山掛職后,積極推進口岸疫情防控“綠色區域”與“綠色通道”建設,提升口岸通關速度,增加貿易量等工作,收到較好成效。在縣鄉幫扶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干部,白天與當地干部穿梭在幫扶村的田間地野,考察村里產業發展情況;晚上,他們與駐村干部深入群眾家中,與群眾打成一片,仔細了解群眾的發展需求,謀劃發展致富的法子。

最高檢幫助協調落地的富寧縣90萬噸綠色水電鋁一體化項目
27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始終把定點幫扶工作作為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傾注真情實意,堅持真抓實干,建立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了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整合力量推動幫扶工作,在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改善、資源利用開發、基礎教育投入、社會保障救助等方面大力幫扶。一代又一代的檢察人動真情、真扶貧、扶真貧,既扶貧又扶志,既給予“輸血式”的幫扶,又注重培養“造血”功能,幫助文山州協調落實了一大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項目和資金,幫助解決了一大批實際困難和問題。
尤其是2018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和前任一樣,率領最高人民檢察院調研組連續三年到西疇和富寧,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的最新精神帶到扶貧點,到幫扶一線聽民意、察民情、解難題,為文山州脫貧攻堅工作把脈問診、加油鼓勁,并現場幫助解決了文山州提出的難題。助力西疇縣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助力富寧縣成功創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為文山各族干部群眾送來了黨的溫暖,更為文山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了強勁動力。
不遺余力,真金白銀投入
小“網店”里有大文章,既可以推動農民依靠電商發家致富,也是對農村經濟的一種新的“造血”。最高人民檢察院多次協調商務部、云南省商務廳,為富寧縣成功申報2016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00萬元,引進戶聯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富寧縣電子商務智慧園。
西疇縣夾山村村民以前過河出行時,只能靠四根松木搭成的小橋。村民楊應普回憶,曾有兩名村民被洪水沖走,再也沒有回來。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掛職干部的協調下,2016年11月6日,這條河流上建起了混凝土“愛心橋”,這座橋可通行10噸重的車輛。村民楊玉泉感慨:“以前去縣城得走3個小時的山路,一發洪水,啥都運不出去?,F在騎摩托車20分鐘就能到縣城,再也不用擔心糧食賣不出去了?!?/p>
2018年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資助富寧縣新華鎮格當村籍貧困學生助學金捐資儀式在富寧縣教育局舉行,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掛職干部為富寧縣教育扶貧做的又一件實事,在已資助全縣貧困學生140人次基礎上,又有200多名格當村籍貧困學生獲得資助。同時,協調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累計投入資金893.34萬元,援建富寧山村幼兒園建設項目,全縣13個鄉(鎮)79個幼教點103個班級直接受益。協調中國扶貧基金會、企業家等各類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開展助學幫扶活動,累積捐資捐物300萬元。投入25萬元支持格當希望小學完善教育教學設施,劃撥資金15萬元修建格當希望小學沐浴室,解決山區學生冬季無熱水洗漱難題。

最高檢掛職干部和孩子們歡度六一
2008年來,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圓夢832”等項目,共為西疇縣1000余名貧困生爭取特困補助資金200萬元,幫助他們圓滿完成學業;協調中國扶貧基金會“捐一元”項目資金100萬元,為西疇縣2000名貧困小學生進行為期一個學年的營養加餐計劃等。同時,培訓機關事業人員2200余人。派出支教教師5人,開展人力資源培訓12期1500余人次。
……
真情奉獻,真金投入,真心幫扶。自幫扶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扶持,從教育幫扶到人才支持等方面,不遺余力幫扶文山州,累計直接投入及協調引進各類幫扶資金67.24億元,幫助文山州全力補齊發展短板,其中:西疇縣9.46億元、富寧縣57.78億元。幫助實施了西疇縣農村道路硬化項目1800公里、新(維)修鄉村公路200公里。幫助協調9953.86萬元修建南昌水庫,解決了1.1萬人、4890頭牲畜飲水問題,灌溉煙田面積4999畝。幫助西疇縣協調國家開發銀行貧困行政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6.6億元。幫助協調水利部將那恒水庫列入云南省“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爭取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2.4億元,于2021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解決1.84萬畝農田灌溉和1.5萬人、2.03萬頭牲畜飲水問題。幫助協調云南省交通廳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國道323線至格當村委會10公里柏油路,實施了格當村16.5公里村組道路硬化,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最高檢幫助協調推動田蓬口岸升級為國家一類公路口岸
此外,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幫助協調下,清水河水利樞紐工程、暮底河水庫擴建工程、麻栗坡至天保高速公路、文山至蒙自鐵路、文山至靖西鐵路等重大水利、交通項目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其中文山至麻栗坡高速于2021年10月正式通車。協調國家開發銀行發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8億元,協調省發展改革委撥付火車站物流園區專項資金8100萬元、低海拔體育訓練基地專項基金1600萬元,強化項目資金保障。高位推動廣西百色水利樞紐工程和富寧港二期工程建設,全程協調推動田蓬口岸成功轉型升級為國家一類公路口岸。

最高檢幫助協調納入“十三五”國家旅游基礎設施預算內投資項目的富寧縣架街生態旅游區
持續用力,攜手全面振興
“森林頂到天,天蓋住山林,樹木茂盛,綠蔭成林;壯族的風俗,一代一代地傳承,各村各寨都要遵守,年輕的一代不能忘記……”這是西疇縣瓦廠行政村湯谷村小組許多群眾都會唱的《祭太陽古歌》,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后,村里的群眾閑暇時就會聚在村里載歌載舞,這里因鄉村自然生態風貌保存完好,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最高檢幫扶建設的西疇縣湯谷村
湯谷村曾經是深度貧困村,自2014年以來,湯谷村整合了最高人民檢察院、上海援建、文化、林業、水利、美麗鄉村、扶貧開發等項目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兩千多萬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到村里游玩的人越來越多,靠著旅游收入,群眾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除了在湯谷村打造旅游產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202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及四川省司法廳共同籌集資金800萬元,在湯谷村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著力將瓦廠村打造為現代農業、特色非遺文化與鄉村旅游一體化發展的產業融合示范村,文旅特色品牌不斷凸顯,產業發展的活力持續增強。
產業園不僅解決了當地群眾就業問題,還通過文創產品搭建了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橋梁?!?0后”壯族姑娘沈廷艷從未想過,與工友們制作的產品會走出國門。在一次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將來自西疇的彩繪玩偶作為伴手禮贈送外賓。藍臉的竇爾敦、紅臉的關公臉譜,還有身著民族服飾的苗族、壯族少女的彩繪人偶……文創彩繪扶貧車間里不僅有大眾產品,還有立足當地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研發制作的石膏臉譜、筆筒、玩偶等10余種個性化民族手工藝品。

最高檢協調引進四川和強集團投入資金支持的西疇縣瓦廠村文創彩繪車間
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幫扶西疇縣湯檢益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載體,持續抓好村集體經濟發展,推動產業振興。與四川省監獄管理局正式簽訂每年50萬的農特產品供銷協議,抓好“湯谷文化創意產業園”管理運營,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28.6萬元,帶動村內50余人穩定增收,每人月均增收達2500余元。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掛職干部親力親為,帶頭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環境衛生清掃成為常態。在格當村建設1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站,做到全村垃圾集中無公害處理,人居環境面貌大為改觀。協調上海計劃內項目幫扶資金590萬元,在格當行政村老寨村小組實施彝族文化鄉村旅游示范村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老寨村實現舊貌換新顏。

最高檢幫扶建設的西疇縣瓦窯幸福新村
幫助湯谷村小組和瓦廠行政村,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助力文山州開展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傾情幫扶文山,助力文山州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加強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溝通銜接,“山村幼兒園”項目得以繼續實施,帶動一大批學齡前兒童解決入園難題。鞏固深化與中華少兒慈善基金會、國際救助兒童基金會等慈善機構的合作,為湯谷民族小學學生爭取到羽絨服167套,協調快手科技為湯谷民族小學爭取到筆記本電腦15臺,為湯谷民族小學解決食堂維修經費1.5萬元。為西疇縣第三中學爭取到價值2萬余元的圖書、教學用品等物資。繼續投入幫扶資金150萬元,幫助富寧縣老寨村、小曹村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廁所改造等項目,有力助推了定點幫扶村鄉村振興建設。積極協調爭取到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縣域骨干教師教研教學能力協同提升項目”落地富寧縣,通過 “輸血+造血”方式,為富寧當地培養一批優質、穩定的骨干教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鄉村教育振興與教育振興鄉村的良性循環。
一春耕耘一秋實。27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把真情和汗水播撒在壯鄉苗嶺,助力西疇、富寧兩縣乃至文山州經濟社會發展,把幸福鐫刻在了文山人民心中。
(陸志芳 喻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