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文山油茶打造成為全州生態富民的重要產業。文山州林草局組織編制了《文山州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征求意見稿)。為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2年11月3日至2022年11月16日。如有不同意見,請于2022年11月16日前將書面意見發至郵箱或電話至文山州林業和草原局。(聯系方式:郵箱:368855625@qq.com,聯系電話:0876-3052847)。
附件:文山州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征求意見稿)
文山州林業和草原局
2022年11月3日
文山州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文山油茶打造成為全州生態富民的重要產業,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采取管用、實用和能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把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作為主攻方向,以提升產業規?;?、組織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為目標,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構建現代油茶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實現產業持續發展和林農增產增收,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加強油茶良種選育、著力創建高產穩產標準化、規?;?、專業化原料生產基地,高標準建成一批水肥一體化油茶示范基地,帶動擴大種植面積,引導油茶規?;?、集約化、標準化經營,提高油茶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創新發展方式,大力培育多元融合主體,鼓勵發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林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聯動發展,做大做強油茶產業。到2025年,油茶產業規?;?、專業化、組織化、市場化水平大幅提高,產品加工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產業集聚程度明顯提高,力爭將油茶產業打造成支撐文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油茶新植面積達82.4658萬畝,改造和提質增效面積達55.4167萬畝,保存面積達100萬畝以上,進入盛果期面積50萬畝,年產鮮果25萬噸以上,年產茶油0.5萬噸以上,總產值達24.1億元以上。
(二)年度目標
2023年目標:完成新種植面積18.2158萬畝;完成改造和提質增效面積16.0167萬畝;重點縣市建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5300畝;建設廣南縣油茶產業園區。
2024年目標:完成新種植面積30.6萬畝;完成改造和提質增效面積17.7萬畝。重點縣市建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5300畝;建設富寧縣油茶產業園區。
2025年目標:完成新種植面積33.65萬畝;完成改造和提質增效面積21.7萬畝。重點縣市建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6500畝。
文山州油茶產業目標表 |
目標內容 |
現狀 |
2023年 |
2025年 |
年末面積(萬畝) |
76.4929 |
94.7087 |
158.9587 |
年末新增種植(萬畝) |
—— |
18.2158 |
82.4658 |
年末低產林改造和提質增效(萬畝) |
—— |
16.0167 |
55.4197 |
油茶鮮果產量(萬噸) |
1.65 |
15 |
25 |
茶油產量(萬噸) |
0.43 |
0.45 |
0.5 |
三、布局及任務
(一)布局
1.種植布局。在全面分析油茶適生區域及土地和林地資源情況,結合油茶林資源現狀、群眾營造與經營管理技術水平,充分挖掘油茶發展潛力,從構建產業鏈的需要出發,按照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規?;l展、科學化管理、社會化服務、一體化經營的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模式,進行油茶產業建設布局。按照中心區油茶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適宜區達到5萬畝以上,潛力區5萬畝以下劃分功能區,全州油茶生產細分為中心區和潛力區。
中心區:包括富寧縣、廣南縣、丘北縣等3個縣(市)。
潛力區:包括硯山縣、麻栗坡縣、馬關縣、文山市、西疇縣等5個縣(市)。
2.產業園區布局。產業園區布局充分體現產業聚集發展的原則,區域優勢互補和產業聯動發展。全州油茶加工企業及交易市場主要集中在廣南縣、富寧縣,可建設油茶產業園區。
(二)年度計劃安排
全州2023—2025年油茶林新增種植、低產林改造任務詳見下表。
文山州油茶產業生產任務分解表 (萬畝) |
文山州 |
縣、市、區 |
合計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新造 計劃 |
改造 計劃 |
新造計劃 |
改造 計劃 |
新造計劃 |
改造 計劃 |
新造計劃 |
改造 計劃 |
低改 |
提質 |
低改 |
提質 |
低改 |
提質 |
低改 |
提質 |
合計 |
82.4658 |
21.5092 |
33.9075 |
18.2158 |
7.3092 |
8.7075 |
30.6 |
7.1 |
10.6 |
33.65 |
7.1 |
14.6 |
文山市 |
0.3158 |
0.1092 |
0 |
0.3158 |
0.1092 |
0 |
0 |
0 |
0 |
0 |
0 |
0 |
硯山縣 |
5 |
0 |
1.6 |
1.5 |
0 |
0.5 |
1.5 |
0 |
0.5 |
2.0 |
0 |
0.6 |
西疇縣 |
1 |
0 |
0.5 |
0.3 |
0 |
0.5 |
0.3 |
0 |
0 |
0.4 |
0 |
0 |
麻栗坡縣 |
0.5 |
0 |
0.2475 |
0.15 |
0 |
0.2475 |
0.15 |
0 |
0 |
0.2 |
0 |
0 |
馬關縣 |
0.15 |
0 |
0.06 |
0.05 |
0 |
0.06 |
0.05 |
0 |
0 |
0.05 |
0 |
0 |
丘北縣 |
9.0 |
0 |
1 |
0.9 |
0 |
0.1 |
3.6 |
0 |
0.4 |
4.5 |
0 |
0.5 |
廣南縣 |
36.5 |
10 |
20 |
5.0 |
3 |
4 |
15.0 |
3 |
6.5 |
16.5 |
4 |
9.5 |
富寧縣 |
30 |
11.4 |
10.5 |
10.0 |
4.2 |
3.3 |
10.0 |
4.1 |
3.2 |
10.0 |
3.1 |
4 |
各縣(市)嚴格控制油茶種植地塊位于造林綠色區域內,總規模不超過全州造林綠化總規模。禁止在耕地上種植林木,改變土地用途。涉及的非農建設用地項目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節約集約用地。同時,根據年度種植、改造任務,全面實現落地上圖,將改造地塊、新造地塊落到山頭地塊。
(三)重點建設內容
1.重點縣建設:文山州油茶產業重點縣分別為富寧縣、廣南縣、丘北縣3個縣,具體建設任務見下表。
文山州油茶產業重點縣建設任務分解表 |
州、市 |
縣、市、區 |
合計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新造計劃 |
改造 計劃 |
新造計劃 |
改造 計劃 |
新造計劃 |
改造 計劃 |
新造計劃 |
改造 計劃 |
文山州 |
合計 |
75.5 |
52.9 |
15.9 |
14.6 |
28.6 |
17.2 |
31 |
21.1 |
富寧縣 |
30 |
21.9 |
10.0 |
7.5 |
10.0 |
7.3 |
10.0 |
7.1 |
廣南縣 |
36.5 |
30 |
5.0 |
7.0 |
15.0 |
9.5 |
16.5 |
13.5 |
丘北縣 |
9.0 |
1.0 |
0.9 |
0.1 |
3.6 |
0.4 |
4.5 |
0.5 |
2.技術推廣及培訓體系建設。建立一批讓林農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的示范基地,通過典型引路,帶動廣大林農提高油茶林經營水平;結合各地實際,通過開展分片包干指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介,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各類技術服務活動。每個重點縣建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實行分片包干指導,開展成效大比武實踐活動,對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的專家團隊,按照中央和省、州有關規定進行表彰獎勵。到2025年示范基地建設面積達17100畝。
加強對鄉鎮林業技術人員、村技術能手的培訓,大力培養鄉土專家、技術操作能手和專業技術服務小分隊,提升油茶經營管理技術水平,使文山的油茶經營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每年開展三次培訓授課,分別是整形修剪、施肥培訓、病蟲害防治各培訓一次,組織從事油茶生產的企業,合作社,大戶和林農參加培訓。到2025年完成技術培訓2700人次以上,培養鄉土專家50人以上,組建2個油茶技術指導專家團隊。
文山州油茶產業重點縣技術推廣示范及人員培訓計劃 |
州、市 |
縣、市、區 |
合計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示范建設(畝) |
人員培訓(人) |
示范建設(畝) |
人員培訓(人) |
示范建設(畝) |
人員培訓(人) |
示范建設(畝) |
人員培訓(人) |
文山州 |
合計 |
17100 |
2700 |
5300 |
900 |
5300 |
900 |
6500 |
900 |
丘北縣 |
1100 |
900 |
300 |
300 |
300 |
300 |
500 |
300 |
廣南縣 |
10000 |
900 |
3000 |
300 |
3000 |
300 |
4000 |
300 |
富寧縣 |
6000 |
900 |
2000 |
300 |
2000 |
300 |
2000 |
300 |
3.茶油加工利用建設。根據油茶產區基地規模和現有加工業布局,調整優化加工區域和產品布局,整合油茶加工資源,在淘汰落后產能、完善加工工藝、提升加工水平、確保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增加,油茶籽產量的不斷增多,適時新建茶油加工企業。到2025年,逐步提升油茶加工企業生產能力,實現年加工茶油0.5萬噸,初步形成“良種—種植—加工”的油茶產業化經營體系。對2個油茶精深加工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廣南縣、富寧縣各1個),引進并建成年產0.3萬噸以上油茶加工企業2個、合理配置扶持中小型加工企業4-6個,茶油精煉加工率達到80%以上,形成資源充裕、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合理、市場競爭力強的油茶產業良好格局。
4.茶油加工建設。根據各地油茶基地建設情況,從構建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鏈群的需要出發,統籌規劃茶油加工布局,及時提高油茶產品加工能力,使基地建設與產品加工協調發展。建設廣南縣、富寧縣兩個產業園區。
廣南縣產業園區。在蓮城片區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建設3個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園(蓮城西高原農特產品加工區、蓮城南新型貿易創新示范區、蓮城北高新產業示范區),其中:蓮城西高原農特產品加工區規劃面積1.19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廣南本土資源,鞏固發展特色產業,以綠色食品、特色產品加工為主。油茶加工園區就規劃在蓮城西高原農特產品加工區,現已進駐油茶生產加工企業2家,云南東昌農林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廣南縣天云植物油業有限公司。
富寧縣產業園區。為促進富寧縣油茶精深加工,油殼、油枯等附加產品充分開發利用。建設6000噸健康生態茶油生產項目,并在富寧縣歸朝生物資源加工園區建設食用茶油6000噸/年、8000畝油茶綜合開發利用產業園。主要生產加工茶油精制產品、膠囊、化妝品等新產品及茶殼和茶麩深加工利用工業產品,年均生產茶油精制產品3780噸,生產出膠囊、化妝品各10噸,利用茶麩生產生物化肥16200噸,利用茶麩生產茶堿100噸。
5.油茶流通體系建設。推進茶油產業園區建設,夯實茶油營銷基礎。依托油茶資源產品主產地、集散地、省際邊界地區,建設產業園區,引導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入駐園區,打造集采購、倉儲、營銷、商貿、信息交換等為一體的現代油茶產業園。構建新型營銷體系,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擴大原產地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覆蓋面,構建訂單式生產、定制化包裝、規?;N售的營銷方式。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組織化經營,推進油茶產業化進程。以現有油茶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吸納油茶生產經營大戶、加工企業入社,并完善其運行機制,規范運作,密切與農戶利益聯結關系,著力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加工企業、社會資金參與示范基地建設,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不斷壯大合作社規模,增強合作社自我發展能力。到2025年,70%以上油茶種植戶加入林農專業合作社,開展組織化經營。
創建茶油產品品牌。充分利用市場手段,重點縣為基礎,依托產業園,組織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原產地保護、油茶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和商標注冊工作,統一包裝、標志使用,設立專賣點、專柜或進超市,集聚品牌效應,努力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優質茶油品牌。到2025年,形成全國知名茶油品牌1—2個,推進茶油全國知名品牌創建。
6.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在油茶產品主產區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各級部門依職責定期不定期對林草產品抽檢一定數量的樣品,并公開發布抽檢結果;加強對產品生產環境、質量和衛生安全的監管,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環節全覆蓋。
建立油茶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大產地、加工、流通、銷售全過程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建立油茶產品質量追溯機制,采集產品產地、品種、年齡、加工、流通等主要信息,通過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和GS1編碼技術,形成完整的“產品源頭賦碼、標識銷售,產品有檢測、過程可追溯”的信息溯源鏈條,實現產品的全周期信息可追溯,提高消費者對油茶產品的信賴度。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追溯、消費者查詢的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對過失認證機構和企業零容忍,實行嚴格一錯否決制,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建立健全油茶產品從林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體系。建立產品原產地認證制度,加強市場質量監管,依法打擊假冒品牌產品的侵權行為,強化品牌規范管理。開展網絡商品質量抽檢行動,依法公布抽檢結果,嚴厲查處銷售不合格商品案件并記入經營者信用檔案。
政府引導生產主體組建油茶產業經營聯盟、誠信聯盟,搭建統一服務平臺,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統一提供生產管理技術和市場服務,推動生產和產品標準統一、區域品牌統一、包裝標識統一,以整體形象對外宣傳推廣,提高聯盟成員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提升油茶產品市場增值效應。
依托云南省“林業雙中心”和云南林草產業大數據管理平臺,開展油茶產業資源數字化建設,完成我州油茶主要品種專項調查,并融合到全省林草資源“一張圖”數據庫中。隨著技術進步,依托全省林草感知“一張網”,逐步實現油茶產業資源實時動態更新。
7.良種培育。加快油茶良種選育成果轉化速度,提高優質種苗生產供應能力和良種水平,確保新造和低產林改造良種使用率達到100%。對現有定點采穗圃的品種進行清理,加快采穗圃升級改造步伐,建立不同區域良種適生配置技術體系。改善油茶種苗繁育基地生產條件,大力推廣工廠化設施育苗和輕基質大規格容器育苗技術。建立油茶種苗質量可追溯體系,提升優質油茶種苗的供給保障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
新建種子園:在廣南、富寧、硯山等3個縣新建種子園750畝。見下表:
新建種子園規劃表
序號 |
地點 |
數量 |
面積(畝) |
合計 |
|
3個 |
750 |
1 |
富寧 |
1個 |
300 |
2 |
廣南 |
1個 |
300 |
3 |
硯山 |
1個 |
150 |
新建采穗圃:在廣南、富寧縣新建采穗圃400畝。見下表:
新建采穗圃規劃表
序號 |
地點 |
數量 |
面積 |
合計 |
|
2 |
400 |
2 |
廣南 |
1 |
200 |
3 |
富寧 |
1 |
200 |
新建苗圃:在廣南、富寧縣新建固定苗圃200畝。見下表:
新建苗圃規劃表
序號 |
地點 |
數量 |
面積 |
合計 |
|
2 |
100 |
2 |
廣南 |
1 |
100 |
3 |
富寧 |
1 |
100 |
8.有害生物防治。構建以物理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核心,協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的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杜絕使用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
物理防治主要技術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方法是及時找到并處理病蟲害發生的原因,破壞其產生和蔓延的環境和途徑。林地清理:每年進行1—2次,砍除雜灌草;全園深翻:每2年1次,結合施肥進行;密度控制:種植密度過大是病蟲害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適當砍除過密植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據樹體大小,密度控制在50—80株以內;修剪:剪去過密枝、病蟲枝,保證膛內通風透光,每年進行1—2次;安裝太陽能誘蟲燈:在雨季能成功誘殺金龜子、蛾類、象甲等害蟲成蟲,及時處理污蟲箱。
生物防治主要技術措施。天然植物農藥:采用天然有毒植物提取物防治方法,如苦楝子、苦參、藜蘆等作為植物源農藥提取的苦參堿、藜蘆堿等。加大植物提取物研究以及防治試驗,篩選出更多有效的植物源農藥;天敵的選育和人工繁殖:繁育蟲害天敵,如茶尺蠖絨繭蜂、單白綿絨繭蜂、川硬皮腫腿蜂、淡紫擬青霉等。加大尋找新的天敵和人工培育研究,以達到大面積推廣的目的;寄生性真菌的篩選:利用真菌對油茶的病蟲害具有廣譜性抑制作用,如白僵菌對于棉蚜等多種病蟲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加大其他廣譜殺蟲殺菌類的真菌的實驗研究,如綠僵菌、蘇云金桿菌等進行實驗室和田間試驗,從中篩選出有效且具有推廣價值的真菌。
四、技術要求
(一)油茶新植
1.林地清理。全面清除雜草。
2.整地。穴狀整地,打塘規格:40㎝×40㎝×40㎝。造林密度及配置方式。油茶造林密度為74株/畝,株行距3m×3m。
3.定植。苗木一律采用Ⅰ、П級合格容器苗植苗造林。定植行沿等高線布設,定植點按“品”字形配置,定植每株施鈣鎂磷基肥1.5㎏,定植要苗正、根疏,定植后做盤,規格:1m×1m,復地膜保水。
4.病蟲害防治及管護。做好病蟲害防治,加強管護,嚴禁人畜破壞和森林火災發生。
5.6-8月進行林地清理、打種植塘,9-12月組織造林。
(二)油茶低產林改造
1.割灌除草??吵炝值貎入s灌草,促進油茶生長。
2.密度控制。根據立地條件和油茶林現有密度,留優去劣。對密度過大的油茶林進行疏伐,淘汰低產劣株、衰老株;對于樹冠較濃密,郁閉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角度小于5度的直立枝,適當壓低樹冠高度,改善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增加結果面積;對密度過稀的要進行補植補造。最終達到株數為74株/畝。
3.整形修剪。采用“三砍五剪”方法進行:即砍樹上寄生枝、衰老枝和樹下的雜灌草;剪除枯枝、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和亂萌枝。
4.墾復。進行帶狀墾復,深度15㎝以上。
5.塘撫及追肥。結合塘撫進行追肥,塘撫規格:100㎝×100㎝×20㎝,追復合肥0.5㎏/株.年。
6.病蟲害防治及管護。做好病蟲害防治,加強管護,嚴禁人畜破壞和森林火災發生。
7.低產林改造于當年10月下旬至翌年3月(油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發前)進行。
(三)油茶提質增效
1.補植補造。對保存率達不到85%的未成林造林地進行補植補造,補植補造密度控制在74株/畝。
2.割灌除草??吵炝值貎入s灌草(時間6月-9月),促進幼林生長。
3.整形修剪。幼林主要采用“五剪”方法進行:即剪除枯枝、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和亂萌枝。并對幼樹進行定桿整形。
5.塘撫及追肥。結合塘撫進行追肥,塘撫規格:150㎝×150㎝×20㎝,追復合肥0.25㎏/株.年。
6.病蟲害防治及管護。做好病蟲害防治,加強管護,嚴禁人畜破壞和森林火災發生。
五、資金籌措
(一)單位投資模型。油茶產業發展新植1000元/畝,低產林改造和提質增效600元/畝。建設年限1年。
油茶新植造林單位投資估算表
單位:元
序號 |
內容和工序 |
投資估算 |
合計 |
1000.00 |
1 |
材料費 |
370 |
1.1 |
種苗 |
200 |
1.2 |
肥料 |
150 |
1.3 |
地膜 |
20 |
2 |
勞務費 |
630 |
2.1 |
林地清理 |
100 |
2.2 |
打塘 |
210 |
2.3 |
定植(回塘、施基肥、覆膜) |
300 |
2.4 |
病蟲害防治 |
10 |
2.5 |
管護 |
10 |
油茶低產林改造單位投資估算表
單位:元
序號 |
內容和工序 |
投資估算 |
合計 |
600 |
1 |
材料費 |
170 |
1.1 |
肥料 |
150 |
1.2 |
種苗 |
10 |
1.3 |
農藥 |
10 |
2 |
勞務費 |
430 |
2.1 |
割灌除草 |
50 |
2.2 |
密度控制、整形修剪 |
60 |
2.3 |
全面墾復 |
200 |
2.4 |
塘撫及施肥 |
100 |
2.5 |
病蟲害防治 |
10 |
2.6 |
管護 |
10 |
油茶提質增效單位投資估算表
單位:元
序號 |
內容和工序 |
投資估算 |
合計 |
600 |
1 |
材料費 |
160 |
1.1 |
肥料 |
80 |
1.2 |
種苗 |
70 |
1.3 |
農藥 |
10 |
2 |
勞務費 |
440 |
2.1 |
補植補造 |
100 |
2.2 |
割灌除草 |
60 |
2.4 |
塘撫及施肥 |
260 |
2.5 |
病蟲害防治 |
10 |
2.6 |
管護 |
10 |
(二)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1157.87萬元(新植82465.85萬元、改造33250.02萬元),其中:2023年投資27825.87萬元(新植18215.85萬元、改造9610.02萬元)、2024年投資41220萬元(新植30600萬元、改造10620萬元)、2025年投資46670萬元(新植33650萬元、改造13020萬元)。
文山州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投資估算表
單位:萬元
序號 |
單位 |
合計 |
合計 |
2023年度 |
2024年度 |
2025年度 |
新植 |
改造 |
新植 |
改造 |
新植 |
改造 |
新植 |
改造 |
低改 |
提質 |
低改 |
提質 |
低改 |
提質 |
低改 |
提質 |
全州 |
115715.87 |
82465.85 |
12905.52 |
20344.5 |
18215.85 |
4385.52 |
5224.5 |
30600 |
4260 |
6360 |
33650 |
4260 |
8760 |
1 |
文山市 |
381.37 |
315.85 |
65.52 |
0 |
315.85 |
65.52 |
0 |
0 |
0 |
0 |
0 |
0 |
0 |
2 |
硯山縣 |
5960 |
5000 |
0 |
960 |
1500 |
0 |
300 |
1500 |
0 |
300 |
2000 |
0 |
360 |
3 |
西疇縣 |
1300 |
1000 |
0 |
300 |
300 |
0 |
300 |
300 |
0 |
0 |
400 |
0 |
0 |
4 |
麻栗坡縣 |
648.5 |
500 |
0 |
148.5 |
150 |
0 |
148.5 |
150 |
0 |
0 |
200 |
0 |
0 |
5 |
馬關縣 |
186 |
150 |
0 |
36 |
50 |
0 |
36 |
50 |
0 |
0 |
50 |
0 |
0 |
6 |
丘北縣 |
9600 |
9000 |
0 |
600 |
900 |
0 |
60 |
3600 |
0 |
240 |
4500 |
0 |
300 |
7 |
廣南縣 |
54500 |
36500 |
6000 |
12000 |
5000 |
1800 |
2400 |
15000 |
1800 |
3900 |
16500 |
2400 |
5700 |
8 |
富寧縣 |
43140 |
30000 |
6840 |
6300 |
10000 |
2520 |
1980 |
10000 |
2460 |
1920 |
10000 |
1860 |
2400 |
(三)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15715.87萬元,申請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資金115715.87萬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實行目標責任制,將油茶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納入林長制考核,進一步落實各級林長發展油茶產業任務,逐步改變林草產業“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狀況。建立由黨政主要負責人牽頭的規劃實施領導機制,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完善發展戰略制定、重大政策方針執行、健全決策咨詢。各級林業草原主管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主動擔當作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推動部門協同,加強與發改、財政、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解決油茶產業發展過程中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重大問題。加強林草行業相關群團組織領導,不斷提高黨的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激發全黨全社會為持續高效推進油茶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保障發展用地,嚴格監督考核。一是按照分解到縣的任務落實新增種植用地,全面推行項目化管理,建設任務落地上圖,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二是重點保障油茶產業中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冷鏈倉儲、加工、產業園區等用地需求,項目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監督實施,積極落實產業用地政策,鼓勵實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的土地供應方式,促進集約高效利用。三是積極支持產業項目科學使用林地,加快使用林地審核審批。四是優先保障重大油茶產業項目林地指標,對符合用地條件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足額給予林地定額指標保障,及時審核審批。五是在林地內修筑為油茶生產經營服務的工程設施,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標準的,優先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三)推廣良種良法,科學精細實施。一是強化種苗質量監管。嚴格實行油茶種苗生產經營市場準入制度,堅決取締非法生產經營。嚴格實行種苗標簽和檔案制度,繼續執行油茶種苗“四定”(定點采穗、定點育苗、訂單生產、定向供應)“三清楚”(品種清楚、種源清楚、苗木銷售去向清楚)生產供應原則,從源頭把控種苗來源和質量。嚴格實行油茶種苗質量檢驗、檢疫制度,杜絕不合格種苗和假冒偽劣種苗流入市場;組織開展種苗行政執法和專項打假活動,依法規范和維護油茶種苗生產經營秩序。二是使用良種壯苗。通過選、引、育、繁等綜合技術措施,篩選出優良品種和無性系予以推廣。大力推廣芽苗砧嫁接和容器育苗等先進培育技術,提高良種壯苗生產供應能力。健全完善油茶良種補助制度,提高補助標準。
(四)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支持政策。一是出臺優惠政策。各級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促進油茶產業發展指導性文件,指導油茶產業快速、持續、健康地發展;認真落實稅費減免及相關優惠政策,設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油茶產業發展。二是強化金融支持。積極爭取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針對林業產業周期長、投入大等特點,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加大信貸投入。落實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商戶和農戶的普惠金融服務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大力發展林權抵押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探索開展林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試點。三是創新融資機制。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社會資金參與林草產業發展,積極開發綠色債券、生態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靈活運用各類融資工具,充分利用各級地方政府財政專項債券,積極爭取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作用。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符合國家規定的林產工程融資擔保需求降低反擔保要求,適當降低擔保費率和再擔保費率。四是加大財政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糧油補助范圍中對油茶種植補助。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農民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建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油茶良種苗木繁育基地、低產林改造、高產示范林基地建設等;加大對油茶產業的科研投入,逐步建立完備的技術研究與產業經營發展投入體系。五是整合相關資金。統籌各類造林投資,加大對油茶基地建設和良種繁育的扶持力度,帶動地方投資和各類社會投資積極參與。繼續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支持油茶產業發展,支持油茶主產區新建蓄水池、塘壩等水利設施,改善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