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里,萬物復蘇;春日里,心情愉悅;春風里,陽光明媚。由于疫情的原因,喜歡旅游的筆者卻不能利用這個大好的時節外出旅游,只好聞著春風的味道,在家門口尋找春天的足跡。多年未曾蒙面的平壩,讓我再度審視她的山水風貌,突然發現她竟變得如此的靚麗與美妙。


看花海,潤心智。進入平壩地界,一片片金色的油菜花映入眼簾。幾年來,平壩黨委政府一直圍繞著平壩古鎮這張名片認真做好鄉村振興規劃。去年年底大規模實施的油菜花、桃花等美景種植計劃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從黃草壩至底泥,沿途的老百姓都要充分利用閑置的耕地和一部分荒地種埴了油菜花,既增加了當地經濟收入,也為這貧瘠的地方增添了不少美色。走進平壩,就像走進了浩瀚無邊的花海?;ê@?,陣陣春風送來了花粉淡淡的清香,群群密蜂在耳邊嗡嗡作響,不時飛來幾只彩蝶給我帶來了希望,更是帶飛了我的夢想。在溫暖春光的照耀下,我看見田野的露雨漸漸潤成了串串銀珠,農家的景色賽過了皇都,早春的大地美得像我夢中的仙境。這正是一年一度最佳的賞花季節,萬畝花海的襯托讓人聯想翩翩,直奔花海,自然成仙。來到這里,我已經超越了人世間;站在這里,我只想永遠的馳駐在花海邊。


游古鎮,長見識。文山市平壩古鎮居然是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第七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之一,有著千年歷史的平壩也是“中國三七之鄉”的發源地和“三七古道”重要的集散地,現在還可以清晰看到以中大街為主線展開的古鎮布局模式,可以想象古時商賈云集的繁盛場景,沿街四合院“前店+中居+后壟”的布局模式也再現了古時平壩人民的聰明智慧?,F今保存完好的300多戶清代古民居安靜地分布在全長約1500米的古街道上,一直見證著這里的發展進程。走在穿越時空的古街道上,仿佛回到了古時熱鬧非凡的交易市場,看到了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正是由于平壩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成就了她“三七之鄉”的神話傳說。

品美食,達愿望。在平壩的老街及新街你可以品嘗到一道最著名的傳統美食--“鏊鍋豆腐”。什么叫“鏊鍋”呢?據說,2600多年以前,平壩人就掌握了青銅制造技術,并將青銅文化運用于飲食文化。萬家壩型銅鼓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成型最早的一類型銅鼓,它的前身是以飯鍋的形式出現,所以人們說銅鼓最早的功能是“炊具”。這樣形式的炊具至今在平壩還在普遍使用,“鏊鍋”(也叫“凹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凹鍋豆腐”以烤制平壩臭豆腐為主,其他的還有煎烤豌豆粉、雞、羊、乳豬、瓜、番茄、韭菜等。這種烤法不直接接觸炭火,而是放置于鍋底文火煎烤,使用油料主要是平壩菜籽油或平壩花生油,快要烤熟時,撒點平壩辣椒粉、平壩花椒粉等。提到平壩,人們都想去嘗一嘗這無與倫比的美味,因為它既有歷史的傳統韻味,更有現實的營養價值。只要嘗過這里的美食,就會讓你刻骨銘心。

日落西山,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平壩。筆者曾經游覽過不少大山名川,也走過不少歷史古鎮,好像都沒有留下多少難以忘懷的記憶,只有這次偶然的出行,讓筆者從游古鎮、看花海、品美食中深刻的體會到:平壩的春天是如此美麗!
(顏萬榮)